潘岳:多元一體在新疆

8888app官网

1、“8888app官网”记录之夜!4项数据创新高阿不都才是新疆大外援

2、“8888app官网”神州租车发行2亿美元按8.875厘计息之优先票据

3、“8888app官网”纽约3名华裔警察获晋升局长感谢全体警员及其家人

  6月12日,“中國新疆的歷史與未來”國際論壇在喀什舉辦。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潘岳在論壇上致辭。以下致辭內容來源于中國網直播:

  ▲6月12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潘岳在“中國新疆的歷史與未來”國際論壇致辭。民族畫報社記者 趙利攝

  多 元 一 體 在 新 疆

  ——在“中國新疆的歷史與未來”國際論壇上的致辭

  潘岳

 ?。?024年6月12日)

  尊敬的艾爾肯·吐尼亞孜主席,

  尊敬的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先生,

  尊敬的各位專家朋友們,大家好!

  “中國新疆的歷史與未來”國際論壇,在著名的古絲路名城喀什舉行。我代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對所有參會嘉賓表示衷心感謝!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指出,“我們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苯裉煊衼碜愿鱾€國家的新老朋友,也有中方的多位學者,很多都是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環境學的權威。吸引我們在這里開會的原因之一,是由國家民委所屬的中央民族大學對莫爾寺考古遺址的發掘與研究,為我們理解文明的多元交融提供了又一例證。

  新疆歷來是多元文化薈萃、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除了大量的佛教遺址外,塔什庫爾干縣發現了2500年前的拜火教火壇;若羌米蘭古城發現了1800年前希臘風格的“有翼天使”佛教壁畫;吐魯番修建于1300年前的景教寺院出土了道教經典和基督教《圣經》,高昌故城壁畫中出現了1000年前的摩尼教禮拜儀式場景;奇臺縣的唐朝墩古城發現了1200年前始建的景教寺院,其壁畫描繪了“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典故,古城內還清理出1000年前古羅馬式的浴場。這些古代文化與后來傳入的伊斯蘭文化交融成新疆多元宗教文化。

▲唐朝墩古城大型公共浴場平面圖。(圖片由中國人民大學提供)

  新疆文化既有多元,更有一體,這一體就是“中華文化”。

  國際上有一種不真實的敘事,將新疆文化與中華文化分離開甚至對立起來。但大量的考古實證告訴我們,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石器時期,源自黃河流域的彩陶文化經甘青地區就已傳至天山南北;玉是中國獨特文化,象征著國家權力與禮樂典儀,而產自新疆的和田玉在中原的仰韶、龍山、齊家、殷墟等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兩千年前漢朝對新疆行使管轄權之前,昆侖山西王母的神話就早已成為中國神話體系的核心之一。新疆出土了漢、晉、南北朝、唐、宋、元大量儒家文化遺存,如南疆樓蘭古城、尼雅遺址、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詩經》《尚書》《春秋》《左傳》《論語》《禮記》《孝經》等儒學典籍殘卷,更反映出中華文化在新疆開花結果的史實。前面所提到各方傳入的文化之所以能在這里發展,從另一角度也說明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儒家文化是人文主義,不是宗教文化,沒有非此即彼的排他性,可以容納多元宗教共存發展。越包容開放就越被各方認同,就越被珍惜維護,就使得中華文明綿延至今從不中斷。

  國際上還有一種違背事實的敘事體系,把新疆與中華文化的關系描述成“被同化”。這是對中國歷史的無知。因為西域人民自古以來也同是中華文化的共同創造者。例如,中國著名農書《農桑撮要》是高昌畏兀兒農學家魯明善所著。漢傳佛教的《金剛經》等多部典籍,是龜茲高僧鳩摩羅什所翻譯,他創造的“慈悲”、“世界”、“覺悟”、“苦?!?、“愛河”等詞匯成為今天漢語中的常用詞;再比如元代畏兀兒人廉希憲是忽必烈的宰相兼儒學大師,力推中華文化,今天北京高校云集的魏公村,就是以廉希憲的魏國公封號命名的。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代代相承。元朝取代了宋朝卻為宋修史,明朝取代了元朝卻為元修史,清朝取代了明朝卻為明修史,在元朝推動恢復科舉制、為宋修史的康里巎巎也是西域蒙古族人。中華文化共同體是由包括西域各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

  文化共同體的基礎是經濟與社會的深度交融。帕米爾高原與河西走廊的地理態勢,是西域經濟向東融合的重要因素。西域與中原的經濟結構互補共生,正因為古代西域與中原大市場實現了高度連接,才使西域具備溝通歐亞大陸的能力。西域與中原先民在共同開辟的這條古絲路上興起了一座座貿易城市,喀什正是其中耀眼明珠。數千年里,來自東西南北的各族人民通過遷移、屯墾、商貿、通婚等方式,穿梭于戈壁風沙與大漠孤煙,你來我往、我去你來,最終形成新疆各民族共存共生局面。新疆與中原最終同屬于一個政治共同體,正是以上經濟、社會、文化共同體發展的必然結果。

  有外國朋友擔心,新疆既然同屬于一體,是不是就沒有“多元”?按照西方“多元主義”思路,多元和一體總是有些矛盾。但中國哲學總能使多元與一體、相互矛盾的事物辯證統一。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重要的“儒釋道合流”現象。原始佛教通過新疆剛傳入中原時,其不事生產、不敬祖先、不孝父母、不敬王者的教義與中國的儒道思想產生了沖突。但最終結果是,佛教吸收了儒家的忠孝倫理,調和了因果輪回與父母孝悌的關系,吸收了道家的體悟方式,形成了中國化佛教。而儒家也吸收了佛教的性理之學,形成了中國理學。今天,儒釋道三家并沒有變成一家,體現的是哲學的多元;但三家思想又交融成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更大共同體,體現的是一體。多元融成一體,一體反哺多元,莫爾寺就是個好例子。這座小小的遺址上,同時發現了印度犍陀羅式方形佛塔,中亞和新疆本土的回字形佛殿,以及漢傳佛教的大佛殿建筑。前后跨越700年,體現的是早期印度佛教在塔里木盆地演化成西域特色佛教而繼續向東傳入中原,而幾百年后的中國化佛教又回過頭來反哺西域,在它最初進入中國的地方修建了漢傳佛寺。

  伊斯蘭教進入中國也有相似經歷。一條路線是海上絲路到泉州,另一條是陸上絲路到新疆并與佛教發生沖突,南疆佛教遺址中可見其痕跡。但最終結果是,進入中國的伊斯蘭教,在明末清初時開始與儒家、道家乃至佛家哲學相融通,產生了“伊儒會通”思想。當時的中國伊斯蘭教譯著家們特別強調“敬真主,忠國家”的思想,認為伊斯蘭教“忠信孝友”與儒家倫理有相通之處。烏魯木齊有個“陜西大寺”,是清朝乾隆年間建的,體現了伊儒會通建筑風格。中國的伊儒會通精神與伊斯蘭世界中的理性思維有共通之處,是協調國家與民族、教義與世俗關系的重要嘗試。馬來西亞剛剛召開了伊儒對話峰會,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說,“通過關注伊斯蘭和儒教之間的交匯點,我們選擇遠離不和諧”,又說,“通過擁抱伊斯蘭和儒教思想的智慧,我們可以努力創造一個不僅在技術上先進,還有在倫理上開明的未來”。伊儒會通精神仍在今天反哺新疆。

  不管是佛教進入中國,還是伊斯蘭教進入中國,都經歷了碰撞融合,都成為中國化的佛教與中國化的伊斯蘭教。這種碰撞融合,不是為了消滅彼此,而是為了提升彼此,交融出更先進的文明。新疆故事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

  世界上凡關心中國的政治家與學者們都應當了解研究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種結合產生了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新的文化思想。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連續性相結合,決定了中國道路蘊含著從未中斷的文明邏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創新性相結合,決定了“結合”不是復古,而是開啟新的思想解放。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統一性相結合,決定了國土不能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基本理念。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包容性相結合,決定了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和平性相結合,決定了中華文明始終追求美美與共和平共贏。一個數千年基本沒發生宗教戰爭的中國,一個數千年從不搞殖民擴張與文化強制輸出的中國,其和而不同、多元一體的經驗也許能為今天世界上仍存在的民族宗教沖突問題提供借鑒。

  在座的專家們大都研究古老文明,古老文明體都蘊含著天然的多元,都在用各自的方式為多元尋找一體與團結。我們雖不見得完全認同彼此尋求一體的方式,但都衷心希望彼此都能獲得團結凝聚的力量。共同追求,彼此借鑒,各自實現。

  作為多元文明交融薈萃之地,歷史的新疆與未來的新疆,必會堅持多元一體道路,建設更加安全和諧的新疆;必會更好地發揮樞紐作用,聯結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必會更好地發揮支撐作用,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核心區;必會更好地保護各民族優秀文化以豐富發展絢麗多彩的中華文明。因此,新疆不僅僅是中國的新疆,也是世界的新疆。讓歷史、今天、未來的新疆走向世界,是我們共同的愿景。

  最后,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編輯:王潮】
發布于:北京市
黑白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