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邢廣程:如何理解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

港澳公式497799

1、“港澳公式497799”五张图教你知晓金融里的阿尔法和贝塔指的是什么?

2、“港澳公式497799”温昇豪减重驼背呈现憔悴感怒批虐童男“龟孙子”

3、“港澳公式497799”市委书记两次怒斥后他们还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中新社北京6月4日電 題:如何理解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

  作者 邢廣程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貢獻了獨特的“大一統”理念。中華文明史,也是一部中華“大一統”思想的發展史。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受到歷史上“大一統”思想的重要影響,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與共同信念是“突出的統一性”凝聚力的重要來源。

  從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看,“突出的統一性”解釋了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而從未中斷的重要原因,也為外界理解為何中國國家統一必須實現提供了歷史與文明的視角。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以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思想為傳統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以“大一統”為傳統?!按笠唤y”一詞,首先見于《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中。對于“大一統”的含義,后世尤其是漢代開始有不同的詮釋,但唐人顏師古“一統者,萬物之統皆歸于一也”的解釋切中了其要義。即“大一統”是對理想中的“天下”政治秩序的描述,是一種政治理想。

  歷史上,“大一統”思想肇端于春秋時期,在秦漢時期成為主導中國政治走向的主要思想,歷代各朝奉行不悖,均將實現國家統一作為最高的政治理想并積極付諸實踐。到了清代,則集傳統的“大一統”思想及實踐之大成,不僅實現了中華大地的“大一統”,而且將作為多民族國家的中國從傳統王朝帶到了近現代主權國家行列。在我所主持的中國歷史研究院首批重大科研項目之一《清代國家統一史》中,就是以“大一統”思想為主線來闡述清代國家實現國家統一、鞏固國家統一和維護國家統一的歷史進程的。

  在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統一與割據交織出現,但總的歷史趨勢是統一。即使是割據時期的統治者,其政治理想亦多是從正統性、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疆域(地理空間)以及獲得民心的道德基礎等維度來追求“大一統”。

  在追求“大一統”過程中,中華文明經歷過極限“壓力測試”,經歷過各種磨難,但中華文明都沒有被摧毀,沒有因外力強力入侵而中斷,這是因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能凝聚在一起。

  “大一統”思想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政治、歷史和文化理念,是中華文明的關鍵內容,指引著中華大地上的人群從分散走向凝聚、不斷壯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追求和實踐“大一統”理想被外界看作是“中國歷史的基本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多次闡述“大一統”思想:他將“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元素之一;他強調“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深沉的歷史意識,為中華民族打下了維護大一統的人心根基”;他強調“中華文明長期的大一統傳統,形成了多元一體、團結集中的統一性”;在談到“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時,他舉了“從九州共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例子;在談到“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時,他強調要“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

觀眾參觀“千年南粵 同心同圓——廣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許建梅 攝

  統一的凝聚力從何而來?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的凝聚力從何而來?來自中華民族各民族融為一體。融為一體的中華民族各民族具有牢固的凝聚力,融為一體的中華民族各民族具有強烈的文化認同和共同信念。

  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中華民族具有統一的共有精神家園。在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通過交往交流,逐步形成了水乳交融的統一文化空間,各民族文化相互嵌入、融為一體,其重要基礎就是中華文明的文化認同。

  在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中華文明曾遭遇很多重大挫折,但中華民族融為一體的狀態并沒有改變,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也沒有毀滅,靠的是中華文明具有的高度文化認同,靠的是中華文明具有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靠的是中華文明飽含強烈的共同信念。

  中華文明具有“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皣敛豢煞帧本褪且S護中華民族共同的家園——人們共同生活的疆域和空間。偉大祖國是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極其珍貴的“不動產”。一切想分裂國土、割裂共同家園的行為都是逆潮流而動,都必須要加以遏制和斗爭?!皣也豢蓙y”就是要維護國家安定繁榮的局面。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曾不止一次出現過國家亂局、政權割據和戰亂,但統一穩定的國家始終是歷史主流。一切想搞亂國家的行為,都會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譴責和抵制?!懊褡宀豢缮ⅰ本褪且S護中國各民族大團結的局面。因為中國在歷史上就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塑造出多元一體的基本格局,一切搞民族分裂的行徑,中國人民都不答應?!拔拿鞑豢蓴唷本褪且3种腥A文明的連續發展。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始終保持連續性的文明。古代中國創造了燦爛的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現實中國和未來中國更應該將中華文明延續下去。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這決定了中國在當下與未來的發展進程中也必須循著中華文明歷史的足跡和軌道行進,不可能進行文明的“換軌”和“改道”,必須走中國自己的文明之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與突出的包容性關系密切。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給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提供了支撐和保障。因為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來不以單一文化排斥和代替多元文化,而是將多元文化匯聚成內化于共同文化。將多元文化匯聚為共同文化是中華文明統一性和包容性的集中表現。中華文明將多元文化匯聚為共同文化的過程就是化解沖突和凝聚共識的過程。中華共同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中華文化認同,而中華文明文化認同超越地域鄉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內部差異極大的廣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將“廣土巨族”整合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統一性和突出的包容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舉行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游演,展示當地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情。圖為拉祜族方陣展民族風情。劉冉陽 攝

  “突出的統一性”有助于理解中國國家統一必須實現

  新時代,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從政治高度強調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從中華文明的歷史高度,高屋建瓴、高度凝練、極其鮮明地指明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極端重要性,強調“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這些重要論述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深邃的理論視野和重大的現實意義,為外界理解中國國家統一必須實現提供了歷史與文明的視角。

  當下,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我們在加強邊疆建設進程中,要將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內化其中,我們應將其創造性地轉化為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思想理念。以“大一統”的人文理念為視角,更能深入理解“統一是歷史趨勢”這個大道理。

  民族大團結是生命線,新時期中國需要繼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歷史上,在中華民族最困難的時候,這條生命線依然是牢固凝聚的。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如今,邊疆地區不僅要重視經濟社會發展,還要重視文化、生態等領域的發展,采取豐富多樣的措施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1年12月,民族團結誓詞碑建碑70周年紀念會在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舉行。劉冉陽 攝

  只有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才能實現交心,而各民族只有做到心心相連,才能進一步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統一的中國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載體,各民族的命運都與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息息相關。一個堅強的、統一的國家會最大程度地維護中國各民族的利益,最大程度地滿足各民族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邊疆研究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的組成部分,專門研究中國邊疆的歷史和現實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國必治邊”。目前,美西方為遏制中國的發展,屢屢在中國的陸疆和海疆進行挑釁,這就決定了中國邊疆安全、穩定和發展事關國家核心利益、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加強研究,更需要全社會關注邊疆、支持邊疆建設。作為本屆全國人大代表,我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有關加強邊疆研究的建議,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即組建全國性的中國邊疆學會、將中國邊疆學設定為一級學科和在全國加強有關邊疆的通識教育。希望媒體也關注中國的邊疆安全、穩定和發展問題。(完)

  受訪者簡介:

  邢廣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2013年獲俄羅斯“普希金”獎章,2018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020年被授予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榮譽博士”稱號。

【編輯:曹子健】
發布于:北京市
黑白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