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李學成:東北亞區域經濟深化合作將為全球發展帶來什么?

葡萄干枝掉粒怎么回事

1、“葡萄干枝掉粒怎么回事”建银国际:首予中国科培评级跑赢大市目标价3.8港元

2、“葡萄干枝掉粒怎么回事”华为遭美打压后:6家美国供应商股价狂泻

3、“葡萄干枝掉粒怎么回事”30+8+4!续命三分吓坏火箭库日天回归预警

  中新社上海5月27日電 題:東北亞區域經濟深化合作將為全球發展帶來什么?

  ——專訪韓國江南大學國際研究生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博士生導師、特聘教授李學成

  中新社記者 李姝徵

  20世紀90年代末,東北亞區域以次第型起飛及多層趕超的發展模式,實現了地區經濟的飛躍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中國等后發國家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不僅大幅度提高了東北亞區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區域內不同經濟體的經濟規模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使內部的經濟構成出現了重大改變。東北亞區域經濟深化合作將為全球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如何應對合作面臨的挑戰?“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影響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韓國江南大學國際研究生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博士生導師、特聘教授李學成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如何?

  李學成:東北亞區域是指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國、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地區。這一區域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但是東北亞區域內各國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既有日本、韓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欠發達國家,還有像俄羅斯這樣的亞歐雙重國家。中國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北亞格局和世界地位。

  今天的東北亞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北亞經濟總量從十年前占全球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迅速增長到現在的近三分之一。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

  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僅有3679億元(人民幣,下同)。隨著改革開放大幕拉開,中國經濟增長也駛入快車道:1986年,中國GDP升至1萬億元;1991年達到2萬億元;2000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站上80萬億元的歷史新臺階,達到82.7萬億元。中國國家統計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GDP超過126萬億元。

2023年5月30日,為紀念《中日韓三國政府關于建立三國合作秘書處的備忘錄》簽署13周年,中日韓合作秘書處在首爾清溪廣場舉辦了“中日韓合作之日”(TCS Day)慶?;顒?。中日韓合作秘書處 供圖

  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東北亞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的比重在東北亞持續上升,東北亞的經濟合作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東北亞各國有必要推動新的合作機制。

  中新社記者: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對全球經濟發展有哪些意義?

  李學成:東北亞國家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東北亞國家的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創新。尤其是中日韓三國經濟融合的發展潛力巨大,如果三國深化合作融合,將優化產業配置,減少內耗,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力。

  到2023年底,中日韓合作共建立了21個部長級會議和70多個對話機制,涵蓋經貿、環境、科技、教育、公共衛生、文化交流等近30個領域。中日韓三國經濟總量的提升及在諸多領域的合作,為促進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

  

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參觀者在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體驗未來物聯網場景。王剛 攝

  從產業結構上看,中日韓三國各有優勢產業,貿易存在很大的互補空間。中國的制造業、互聯網經濟、新能源科技發展迅速;韓國在半導體、電子、船舶等方面發展強勁;日本在半導體上游原材料、醫療、科技等領域也具有先天優勢?,F在中日韓三國分別是世界第二、第四和第十四大經濟體。

  

2022國際醫療博覽會在韓國大邱市舉行。圖為博覽會上展出的人參產品。劉旭 攝

  無論從經濟規模、區域面積、人口數量等領域而言,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對于全球經濟發展都意義重大。這也意味著,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成功與否,關系著全球最廣大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東北亞區域經濟深化合作將進一步促進全球經濟平衡有序發展,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2023日本(山東)進口商品博覽會在山東濟南舉辦。徐舟 攝

  中新社記者: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面臨哪些挑戰?該如何應對?

  李學成:中日韓合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最初的合作是在東盟的框架內進行。2008年,三國開始在東盟與中日韓(“10+3”)框架外舉行了中日韓領導人峰會,逐步形成了多個部長會議機制,建立起多層合作機制。

  首先,構建區域認同的基礎是地理環境要素,東北亞區域符合這一條件,從古至今有著天然的地理環境要素;其次,中日韓三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長期以來同屬儒家文化圈,具有歷史文化親緣性;而區域內合作的最核心要素是擁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價值觀。

  現在由于復雜的國際環境,東北亞區域合作受到區域外的干擾,面臨多重挑戰。

  一是區域認同缺失。導致區域認同缺失的重要因素是區域內的共同安全認同缺位。區域內的地緣政治因素,是未來東北亞合作面臨的巨大挑戰;東北亞區域合作機制所承受的巨大外部壓力,也是東北亞各國所面臨的時代課題。

  二是百年變局下,大國間的利益沖突與彼此間關系的戰略調整成為東北亞區域合作交流的重要變量。

  要應對這些挑戰則需要拓展東北亞合作的空間。

  目前東北亞地區有三種主要合作機制:一是中日韓合作機制,以自由貿易推進經濟合作為主要內容;二是以金融合作推進經濟圈內合作機制;三是邊境開放發展與合作,即跨境合作機制。

  要拓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空間,需借助《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探索建立中日韓三國的自貿區框架,推動形成機制化合作平臺,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還應鼓勵中日韓三國企業間的投資和合作,進一步加強中日韓供應鏈和產業鏈的整合,推動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的發展,促進東北亞區域內的合作交流和高質量發展。

  中新社記者:“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影響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

  李學成:以中日韓為例,三國經濟貿易規模在東北亞區域占絕對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進行高質量合作,不僅有助于密切中日韓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更能務實加強互聯互通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將在多個領域為推進東北亞經濟發展及區域內國家的經濟合作開辟新路徑。從資源和能源開發視角看,“一帶一路”倡議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存在契合點,在其他多個領域也是如此。

  中日韓三國作為東北亞地區經濟的中心,在國際貿易、產業鏈、銷售鏈、金融、投資等領域具有較高的互補性。中國現已成為韓國、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日本和韓國也是中國外資的重要來源地。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促進中日韓三國區域內經濟貿易合作,進一步促使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攜手共進。(完)

  受訪者簡介:

  

李學成,韓國江南大學國際研究生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博士生導師。受訪者供圖

  李學成,1998年從韓國成均館大學經濟學專業博士畢業,到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任教,主要教授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區域比較經濟學等課程?,F任韓國江南大學國際研究生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博士生導師、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國際經濟學與東亞區域經濟學研究。近期發表的學術論文與專著主要有:《中韓關系的核心地緣戰略新格局》《后疫情時代東亞經濟共同體構建方略》《全球化時期的中日韓經濟一體化問題》《國際經濟與政治》《東亞區域經濟學》等。

【編輯:劉陽禾】
發布于:北京市
黑白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