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采的“土”究竟長啥樣?帶回來需要注意什么?

澳门新京葡萄网

1、“澳门新京葡萄网”萨里:切尔西争四的机会不错让凯帕回首发很正常

2、“澳门新京葡萄网”WINGONCO于5月9日回购2万股耗资69万港

3、“澳门新京葡萄网”江淮汽车困境:再次涉嫌排放造假2018年亏损近8亿元

  嫦娥六號探測器是在5月3日17點27分,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自此開啟了歷時53天的探月之旅。

  在經歷了約5天地月轉移軌道飛行,5月8日,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6月2日6點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了持續約2天的月背采樣工作。

  不斷“轉移” 最終將月球樣品送回地球

  月球樣品后續將從嫦娥六號上升器轉移到軌返組合體的返回器中,不過這可不是月球樣品的第一次轉移。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樣品都要經過怎樣的“轉移”傳遞?在轉移過程中,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嫦娥六號采集的月球樣品會封裝在一個像罐子一樣的封裝容器中,通過不斷地轉移最后送到地球。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王瓊:首先是密封封裝的過程,這個密封封裝容器是位于上升器的頂部,這是第一個轉移過程。

  第二個轉移過程也就是上升器從月面起飛到達軌道和軌返組合體進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同時把這個樣品容器從上升器轉移到返回器過程。

  第三個過程就是軌返組合體進行月地轉移到達地球附近的時候,返回器要再入大氣層,最后著陸在地面。

  第四步就是搜救人員完成返回器的搜索回收,把樣品容器取出來,進入月球樣品實驗室,完成樣品的采集之旅和回收之旅。

  王瓊告訴記者,整個樣品返回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確保月背樣品不受地球環境的影響。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王瓊:對它的密封度是非常嚴格的,也就是為了保證在月球表面的真空環境下采集的樣品不會受到地球大氣的污染。我們拿回來之后也要在充氮的環境下打開樣品容器,就是不希望有地球大氣對樣品的污染。

  月球采的“土”究竟長啥樣?

  嫦娥六號任務已過半,采集來的月壤正等待交會對接,轉移運送,那月壤到底長什么樣呢?此前,嫦娥五號已經成功取回了月壤,總臺記者也對存放月壤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樣品實驗室進行了探訪,一起去看一看真實的月壤是什么樣的。

  總臺央視記者 任梅梅: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取回了1731克樣品,目前已經全部完成了解封工作,解封之后的樣品進入到了分發和研究的階段。

  專家告訴記者,嫦娥五號樣品有的是從月球表面鏟取方式獲得,有的是通過鉆取方式獲得。鏟取的樣品為我們提供了月球最表層土壤的信息,而鉆取的樣品則可以幫助我們通過研究月球不同層位的立體信息,揭示月球的演化歷史。

  嫦娥六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 周琴:鏟取獲得的樣品,不光細,而且顏色非常深,是因為月球表面長時間遭受了一些太空風化作用,經歷了多次撞擊事件的影響,反復破碎、撞擊沖擊作用使得這些巖石的粒度變得非常細,它的平均粒徑大概只有50微米左右,跟面粉粒度粗細差不多相當。

  而在這些細如粉末的月壤里,工作人員仍然細心地發現了不少微小的巖石顆粒,他們已經把這些顆粒挑揀了出來,以便科學家根據自己的科研需求,來選擇申請粉末樣品還是巖屑顆粒樣品。

  嫦娥六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 周琴:差不多大于一個毫米的巖屑顆粒都挑出來了。當時在嫦娥五號鏟取樣品里面發現的最大的一個巖屑,大概有1.5厘米,差不多大拇指甲蓋這么大。從肉眼上就可以看到,應該是目前獲得的最年輕的月海玄武巖的巖石類型。它是非常珍貴的,能夠展開更豐富、更全面的綜合研究。(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劉湃】
發布于:北京市
黑白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