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新能源汽車

鋰電池市場震動 中航鋰電“杭州模式”起航

2012-08-28 09:45:55 零排放汽車網-專注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節能汽車等新聞資訊 網友評論 0

訊 “杭州模式會對鋰電池營銷方式產生一定影響,如果成功,我們將把這種模式復制到長三角地區,甚至全國”,8月24日,中航鋰

“杭州模式會對鋰電池營銷方式產生一定影響,如果成功,我們將把這種模式復制到長三角地區,甚至全國”,8月24日,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鋰電)副總經理房榮接受第一電動專訪時說。屆時,中航將創造的就不僅僅是10億元的市場,千億元都有可能。

而就在前一天,中航鋰電已正式邁出了“杭州模式”的第一步。其控股母公司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190,以下簡稱成飛集成)通過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平臺發布了“關于控股子公司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中航鋰電(杭州)有限公司的公告”,宣稱中航鋰電即將進軍杭州。

所謂“杭州模式”,是指中航鋰電將以購車方和電池提供方的身份,參與“杭州電動汽車租賃項目(以下簡稱杭州項目)”。成飛集成在7月17日發布的“關于控股子公司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參與杭州電動汽車租賃項目前期籌劃階段的提示公告”顯示,中航鋰電擬與浙江省電力公司、杭州市政府開展三方戰略合作,在杭州市范圍內實施2萬輛電動汽車私人租賃項目,采取電動汽車(裸車)租賃和提供優惠充換電服務的基本運營模式,租車給杭州市消費者。

成飛集成7月17日公告顯示,該項目的初步意向為,中航鋰電負責生產并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銷售給浙江省電力公司,并意向擬采購康迪電動汽車。根據初步規劃,該項目擬從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進行分期投放,整個項目共計投放2萬輛電動汽車。這2萬輛電動車(裸車)將由中航鋰電采購,同時,中航鋰電將9萬組電池箱銷售給浙江省電力公司。

按照預計,在整個杭州項目中,如果中航鋰電百分之百中標,中航鋰電將支付6-8億元購車款,同時實現約9億元的銷售收入。“杭州項目利潤并不是太高,但具有戰略意義”,房榮說,“它為鋰電池市場的批量化啟動探索出了一個可能的方向。”

“模式創新”的一盤大棋

7月18日,成飛集成發布《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控股子公司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參與杭州電動汽車租賃項目前期籌劃階段的提示公告》,稱杭州項目目前具有中標與否的不確定性(具體采購將按照國家法律有關規定采取招投標方式進行)、資金需求量大、運營經驗不足、和政府扶持或不到位等風險,提出了參與杭州項目可能面臨的困難與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由浙江電力、中航集團以及杭州市政府共同推動的這盤大棋,歷時一年多,到7月18日成飛集成發布提示公告的當日,已經接近水到渠成。

成飛集成7月17日公告顯示:“初步計劃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每月將投放電動車1000輛,2012年共投放4000輛;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每月將投放電動車2000輛,2013年共投放16000輛。”

中航鋰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層透露,盡管該計劃的落實節奏仍需確認,但杭州無疑將憑借此項目一躍成為全球規模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浙江電力將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面向私人的電動汽車大規模城市智能換電網絡運營”,而參與此項目的浙江康迪車業有限公司(NASDAQ:KNDI,以下簡稱康迪車業)也將獲得業績的大幅提升。

納斯達克數據顯示,股民反應積極,期間成交量明顯放大。7月10日,在“中央企業與金華市戰略合作懇談會”上,康迪車業與中航鋰電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其股價攀升的進程(參見7月10日報道“中航鋰電與康迪車業聯姻”http://www.d1ev.com/news-13872/ )。

 

按照成飛集成公告,如果中航鋰電能夠實現杭州項目百分之百中標,2萬輛電動汽車電池的總銷售規模9億元。“這將是迄今為止國內動力鋰電池市場的最大宗交易,定將大幅提升公司業績”,上述中航鋰電人士說,“但這并不是重點。兩萬輛的市場規模是杭州項目獲得董事會支持的最大原因——董事會希望緊抓市場機遇,并通過模式的創新打開市場。”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1年全國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僅為5579輛。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杭州項目順利推進,不僅將震動整個鋰電池行業,甚至可能改變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格局。

歷時一年,這篇大棋謀篇基本完成。在落子布局階段,地方政府的力量凸顯出來。在接受采訪時,房榮一口氣說出了數項希望杭州市政府提供的鼓勵政策:“除了補貼以外,我們還希望減免電動汽車購置稅等稅款。此外,杭州市政府最好還能為我們提供免費的停車區域,允許電動汽車在西湖邊行駛等,這不僅為電動汽車租賃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符合杭州市低碳發展的大規劃”。

談判焦點:生產本地化

顯然,以巨額財政補貼為基礎的杭州項目想要順利推進,離開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將無以為繼。而盡管杭州市乃至浙江省都希望把“杭州模式”坐實,但以項目運營為基礎,實現電池-整車-換電網絡這一產業鏈的本地化,早已成為地方政府高度關注的議題。

因此,9萬組電池箱從何而來是當下的一個重點。

8月初,一位杭州本地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航鋰電洛陽電池生產基地遠在千里之外,靠遠程“供電”太不現實,中航鋰電需要在杭州成立公司生產電池。成飛集成8月24日發布的“成立中航鋰電(杭州)有限公司的公告”似乎也證實了這位人士的預測。

該公告稱,中航鋰電擬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出資,在杭州市成立其全資子公司“中航鋰電(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杭州)”,占注冊資本的100%,利用杭州市政府關于電動汽車租賃的優惠扶持政策,參與實施電動車租賃項目,以全新的新能源汽車運營模式促進公司鋰電池銷售。

8月23日,成飛集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關于為中航鋰電(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杭州’)提供最高額貸款擔保的議案》進行了審議,并獲得了董事會的全票通過。雖然該議案尚需要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但中航杭州距離正式成立已經更進一步了。

同時,成飛集成發布的《關于為中航鋰電(杭州)有限公司提供最高額貸款擔保的公告》顯示,“該項目可享受新能源發展項目貸款優惠,中航杭州可享受的貸款比率為1:4,利率享受國家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因此,根據中航杭州注冊資本3000萬元核算,可申請初期貸款約1.2億元”。有了資金保證,杭州項目所需電池是否真會由中航杭州生產,避免千里供“電”呢?

關于此問題,房榮在采訪中向記者透露,杭州項目前期,中航杭州僅扮演銷售角色,未來是否建立生產線還無法確定,需根據項目的進度做下一步決定。

他告訴記者,中航鋰電在洛陽已具備1.8億安時的生產能力,如果項目順利啟動,中航鋰電在項目運營初期將充分利用洛陽的產能生產電池并運往杭州,通過中航杭州進行銷售,遠程供“電”完全可以滿足項目所需。但他同時透露,如果項目需求電池量過大,不排除在中航杭州建立生產線的可能。

但由于杭州項目投入規模巨大,中航方面希望地方政府在項目啟動后繼續提供系列政策支持,如前文房榮所述“減免購置稅、免費停車、允許馳入西湖景區”等條款尚未得到明確承諾,所以才出現這種“母公司發布公告成立公司,但是否本地化生產尚需觀察”的有趣現象。

這場談判事關杭州項目推進全局,將保持關注,繼續追蹤報道。

 

心情指數模塊
digg
作者: 來源:第一電動網

[錯誤報告][推薦][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 驗證碼:

最新圖片文章

最新文章

網站導航

黑白最新视频